如何治療乾眼症?

長期感到眼乾、眼攰,睏倦,甚至出現頭痛及視力模糊,都是屬於乾眼症的症狀。對都市人來說,乾眼症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眼科疾病,這是由於瞼板腺功能障礙(MGD)而引起的。有些患者會置之不理,但若不及早治療,乾眼症嚴重時或會導致眼角膜受損及引發眼角膜潰瘍,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失明。乾眼症究竟要點樣治療?下文就為您剖析常見的乾眼症治療方法。

乾眼症自我檢測

如果擔心乾眼症檢查費用過於昂貴,可以先通過以下的問題去進行乾眼症自我檢查,如果出現2個或以上的症狀,有很大可能是患上乾眼症,建議儘早向我們的眼科醫生進行瞼板腺功能障礙檢查並提供適合的乾眼症治療方法。

  1. 常常眼睛乾澀或疲勞?
  2. 眼皮緊繃或沉重?
  3. 眼睛模糊有異物感?
  4. 眼睛常發癢?
  5. 眼睛是否在早晨起身時感覺分泌物多且黏稠?
  6. 眼睛是否對光、風、煙等外在刺激很敏感?
  7. 眼鏡是否在有冷氣的地方感到不適?
  8. 眼睛是否有灼熱感或刺痛感?

乾眼症-瞼板腺功能障礙檢查

透過瞼板腺功能障礙檢查,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乾眼症病況,為患者提供專業的乾眼症治療方法。

乾眼症檢查包括:

  • 眼表疾病指數(OSDI)問卷
  • 眼淚滲透壓測量(眼淚含鹽量
  • MMP-9蛋白水平指數炎症誌標
  • 眼淚蒸發測試(眼淚蒸發的速度有多快)
  • 紅外瞼板腺成像(顯示眼瞼內瞼板腺的狀態
瞼板腺功能障礙檢查
瞼板腺功能障礙檢查
瞼板腺功能障礙檢查

關於乾眼症檢查及治療費用,歡迎聯絡我們了解更多。

乾眼症治療方法全面睇

如果在測試後確定患上乾眼症,就要做好心理準備長期治療及保養,因為乾眼症是無法根治的眼疾。醫生會針對每個患者的病況,為患者定制個人化的乾眼症治療方法,當然費用也會因人而異。一般會以儀器/藥物為患者治療乾眼症,以下是常見的乾眼症治療方法:

儀器治療方案1:強脈衝光(IPL)療程


證明可有效改善瞼板腺阻塞,具有消炎功能及療程時間快速,過程舒適無痛。

強脈衝光(IPL),又稱彩光,它已早被廣泛應用於皮膚相關疾病的治療。隨著科技的發展,強脈衝光(IPL)亦被證實是有效的乾眼症治療方法之一,利用脈衝光發放的能量加強眼瞼血液循環,改善不正常血管,針對性地調節油脂分泌,從而達到最佳療效。

治療次數:至少需要3至4次,每次隔2-4週,視乎嚴種情況而定

*特別推薦用於瞼緣炎的患者

乾眼症強脈衝光(IPL)療程

儀器治療方案2:LipiFlow 熱量脈動
Vectored Thermal Pulsation (VTP)治療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註冊認可(FDA)檢查及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儀器

過程是在眼瞼內置入特殊治療探並加熱按摩,將長期阻塞瞼板腺的油脂融化,可促進油脂分泌,從而達到解除瞼板腺阻塞,緩解乾眼症狀。治療效果可持續9個月到3年。

乾眼症LipiFlow療程

儀器治療方案3:BlephEx 眼瞼衛生

瞼緣炎即是眼瞼發炎,通常發生於細菌過度生長,因此我們需要消除細菌堆積。BlephEx可以幫助深層清潔、去除眼瞼及睫毛根部、去除細菌、生物膜、蠕形蟎、頭皮屑、片狀和壞死細胞。過程安全及有效保持眼瞼衛生。

乾眼症 BlephEx 眼瞼衛生

淚小管栓塞手術

一般乾眼症治療方法都是以疏通瞼板腺或通過人工淚液為主,但這類治療方法對於嚴重的乾眼症患者可能無法起到功效,這時就可以考慮淚小管栓塞手術。淚小管栓塞手術即是以栓塞法將淚小管開口加以阻塞,作用原理類似水槽的塞子,讓淚液可以留在眼表面,維持眼球上的淚膜穩定,以緩解乾眼症。至於手術費用是幾多就需要來到診所進行檢查後再做諮詢。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行此類手術。

乾眼症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 處方消炎眼藥水
  • 人造眼淚水(補充油)
  • 抗生素:減少眼睛表面的細菌,並改善瞼板腺油的質量。
乾眼症藥物治療

其它乾眼症治療方法:

  • 瞼板腺擠壓油
    對患者的眼瞼施加壓力,進而擠壓出瞼板腺的內容物。
乾眼症瞼板腺擠壓油

患上乾眼症,日常生活應該如何護理眼睛?

患者除了及早接受乾眼症測試及治療之外,可配合日常護理,以下有3項建議給大家:

乾眼症暖敷

眼睛暖敷
每天至少一次在眼睛上暖按壓15分鐘。建議睡覺之前進行。

*用熱水浸濕的毛巾不是合適的敷布,因為它不能充分加熱瞼板腺。

乾眼症環境濕度和工作環境

注意濕度及環境
環境濕度的增加及工作環境的改善可減輕眼睛刺激和乾燥的症狀。平日要避免風扇和冷氣直吹眼睛,避免在吸煙區或神廟這類地方呆太久。

乾眼症歐米茄3補充劑

飲食習慣
服用歐米茄3補充劑(Omega-3)已被證明具有抗發炎的特性。

雖然乾眼症目前無法完全根治,但患者可以透過積極的治療和保養來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患上乾眼症後一定要定期就醫、遵循醫生的方法去治療乾眼症、保持良好的眼部衛生及用眼習慣等,避免症狀惡化,引起其他眼疾。如果還有任何疑問,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向我們的眼科醫生進行諮詢。

諮詢登記

立即查詢